疑似多人中毒近日,有数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,位于静安寺商圈的一家新晋网红云南菌子火锅餐厅,7月底陆续吃倒了好几位消费者。
根据投诉人在社交平台上的说法,他们大多是在7月底,在该餐厅就餐时,基本都点了包含见手青在内的\"野生菌汤锅\",就餐后大多出现了呕吐、胃痉挛等症状。

记者从监管部门了解到,接到相关投诉举报后,他们立即介入了调查,相关问题产品已第一时间送检。目前,部分消费者和商家在属地监管所的调解下已达成和解。

有毒的野生菌的毒素成分各异,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。中毒类型包括胃肠炎型、急性肝损害型等,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常见,急性肝损害型等为主要致死类型。一旦中毒,轻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、精神亢奋、错乱、幻觉等精神症状;严重者可出现溶血、肝脏和肾脏损害,甚至死亡。
在户外,无毒蘑菇常与毒蘑菇混生,想要避免野生菌中毒,就要做到“不采、不食、不信”。尤其是不用民间“土方法”鉴别野生菌。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判定野生菌是否有毒。
在正规餐饮店里享用菌子时,店家按照规范处理一般是不会中毒的。但凡事总有例外,万一中毒怎么办?医生介绍,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较短,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,无论症状轻重,都应尽快就医。一起食用过野生菌的人,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,也都应就医,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菌食用史。
掌握夏季饮食安全要点除了食用菌子中毒以外,夏季气温高,食物易变质,是食源性疾病和胃肠道感染的高发期。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显示,夏季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,副溶血性弧菌(常见于生腌海鲜)、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(即致泻性大肠杆菌)等为主要“元凶”。 最近阶段,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、肠道门诊收了不少因饮食造成不适的患者。牛开亚提醒,餐桌上的“安全隐患”往往容易忽略,夏季饮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:
食物务必煮熟煮透, 特别是海鲜、肉类和蛋类。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,如生鱼片、凉拌菜等;
生熟分开处理,使用不同的砧板、刀具和容器盛放、处理生熟食物,严防交叉污染;
剩菜剩饭彻底加热,冰箱内生熟分区摆放,不宜存放过久,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至熟透。
对于一些高危食品,最好还是警惕慎食。比如慎食生腌与凉菜,因为醉虾蟹等生腌水产品易携带副溶血性弧菌;凉拌菜尽量当餐吃完,剩菜复热中心温度需达到75℃以上。对来源不明的野生菌类不要嘴馋,唯一确保安全的方法是只食用明确标识的可食用人工栽培菌菇。
若进食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,立即停食可疑食物,补充电解质(口服补液盐或1:1稀释的运动饮料)防脱水。老人、儿童等免疫力低下者症状易加重,出现持续呕吐、意识模糊或血便等,即刻就医。请记住:真正的美味,永远建立在安全之上。
新民晚报(记者 左妍),综合新闻坊
编辑:龚紫珺
编审:何迪